点击登录
新华时评:全面深化改革,要做更要说
更新时间:2015/4/13 9:41:44访问量:(0

新华网北京4月10日电(记者张晓松)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第一季度已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三次会议,陆续出台了十余项重大改革措施,备受社会关注。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也纷纷推出配套措施,努力使中央已经出台的各项改革举措及时落地生根。

  中央明确提出,重大改革方案能够公开的尽量公开,让人民群众充分知晓,积极参与。多数地方和部门主动向社会全文公布改革方案,相关负责人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专访等形式对改革方案进行充分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但也有个别地方和部门,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不公布相关改革方案,也没有人主动出面对方案作出相应解读。他们的想法是,多做少说,不引起社会关注为好,如果出现了负面舆论再出来应对不迟。

  “不愿”的潜台词往往是“不敢”,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有效引导舆论的能力,生怕面对公众和媒体说错话。“多做少说”恐怕是个托词,背后恐怕是情况不熟悉、问题没搞清、工作不扎实,害怕当众作出承诺无法兑现,害怕接受群众监督。“消极应对”反映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困难面前不是激流勇进,而是退避三舍。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奔涌。积极投身改革事业,是时代的要求,是群众的呼唤。各级政府部门躲不开,绕不过;要多做,更要善说。

  人民群众拥有知情权。中央推出的重大改革措施,从医疗到教育,从反腐败到公正司法,每一项都涉及亿万群众切身利益,都要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只有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种公开透明的姿态本身就体现了改革的精神,需要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回望历史,人民群众从来都是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特别是改革进入深入区,必然触及一些人的实际利益。越是这样,越要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讲清楚,避免出现误解,争取最广泛的支持,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推进改革的主力军。

  公开透明也是倒逼政府部门落实中央决策布置的强大动力。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急需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只有让公众充分了解改革的前景和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才能督促各级政府部门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拿出硬招实招,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相关信息不应当成为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积极利用好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官方网站、微博等平台,及时准确披露权威信息,实事求是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