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精神,探索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实践,提升教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思的思想认识水平。本次研讨会由马克主义学院院长任先国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思政课教师和B24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学生代表参与。
王占西老师就“为何融入”“融入什么”“融入方法”三部分内容做主题发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是一个重要而深远的教育任务,它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融入内容主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讲清楚”,即“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融入方法可以从理论融入、实践融入、文化融入、创新融入四个维度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
与会学生代表发言,交谈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学习心得以及学习希望。与会思政课老师还就融入问题与对策展开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要平衡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与共同性,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保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加强民族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点和交融点,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强化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任先国院长最后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政课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也希望同学们能成为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和谐的贡献者。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都要做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工作。
通过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促进思政课教师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与会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共同推动思政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引导学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